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不再遥远——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陶西平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本期文章摘要——


我认为,未来的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朱永新《未来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未来教育是在现实教育基础上通过教育改革逐步形成的。中国不再遥远的目标应当把重点放在未来教育能够保证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陶西平《未来不再遥远》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李思圆《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未来的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

原创|朱永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两大教育理想,第一大理想是“有教无类”,这是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第二大理想是“因材施教”,这是关于个性化教育问题。为了这两大教育理想,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努力、在推进,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实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技术为实现这两大教育理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我认为,未来的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1、

未来学习中心的外在形式


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从学校外在的形态来说,它会变成一个以学习中心为纽带的学习共同体。现在的每所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都像信息孤岛,未来的学习中心则是由一个个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个实体学习中心构成的学习社区。


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校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学生可能在一个学习社区的不同学习中心学习,在这个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中心学习艺术,在另一个中心学习科技,而且这些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的。


2、

未来学习中心的内在本质

    

未来学习中心会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就必须去标准化,必须个性化、定制化。因此,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不需要完全按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学习内容来学习。每个学生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节奏,明确学习内容。


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办的瑟谷学校,倡导个性化学习。学校没有安排系统化课程,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计划,自己招募学习伙伴,学校派老师教学。美国的另类学校(ALTschool)基本理念就是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课程表,每个月会收到老师的个性化评价、诊断和建议。


未来的教育仍然会有国家课程,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传统,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但是,我认为学术方面的要求会更加人性化,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3、

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时间


未来的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会更加弹性化。


未来学习中心是全天候开放的,也没有固定的寒暑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学习中心的设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会进一步集约化。


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中小学和大学校舍利用程度低。其实,传统的学校生活节奏与节假日安排,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适应,甚至与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有很大联系,是以成年人的工作为中心设计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记录可以保留在学分银行和不同的数据中心。学生可以根据父母的工作特点来安排何时学习、何时休息、何时度假。


4、

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


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将进一步定制化。一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学习标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天赋潜能和个人兴趣设计个性化课程,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对优秀学生和天才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奖励,对困难学生和后进学生也会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把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未来的基因技术、心理学和脑科学会为人的自我定向提供更多可能性。


未来究竟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几年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研究未来的课程体系,我们主张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研发的生命教育课程,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统性、基础性课程。我们把人的生命分成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关注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关注生命的宽度,精神生命关注生命的高度。为了拓展人的生命长度,我们要把关于个人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为了拓展人的生命宽度,我们要把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的社会交往技能教给学生。为了拓展生命的高度,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作为重要的内容。


在生命之上,我们设计了关于真、善、美三个板块的课程,对应的是智识课程、公民课程和艺术课程。


比如,智识课程主要包括大科学课程和大人文课程。在未来,小学和中学的科学课不应该是割裂的,而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围绕着大科学的概念展开。而艺术课程整合艺术学科内容,把电影、戏剧、设计、雕塑、建筑等艺术样式整合成一门大艺术课程,面向所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具有艺术精神、艺术思维,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5、

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方式

    

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更加注重方法论学习。


所谓混合学习,是说未来的学习主体是一个人机结合体。未来的学生将不再只是借助于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学习,而是借助于外脑、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来学习。所以,认知外包现象会成为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很多过去需要用传统学习方式来解决的问题,如查找资料、整理归纳等,可以委托机器来完成。


所谓合作学习,即基于项目式、主题式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团队学习、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共同探究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未来的学习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


利用网络学习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平台,集纳中国和世界最好的学习资源,免费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时也提供基本的考试和评价等基本公共服务。各个学习中心可以研发自己独立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


未来将形成一批各具特点的网络学习中心,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我曾经考察过位于硅谷的斯坦福网络高中。这个学校600名学生,学生通过注册在网络上的学习,一个星期两天在网上上课。我问他们的教务长,学生完全在网上,怎么管理?怎么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教务长介绍,学校主要负责课程的研发与教学,学生的社会性主要通过学生社团的自组织来完成。


6、

未来学习中心的师资队伍

   

未来的教育将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新时代。


未来的教师一定是更加多元化,未来学习中心可以拥有部分自聘教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优势课程,也可以外聘教师,采取购买课程的方式,更可以跨学习中心进行学习。部分教师将成为“独立教师”或“自由教师”,各种培训机构也将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或者课程公司。未来可能会诞生很多新型的课程公司,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未来也会出现许多“自由教师”,以个人授业的方式提供课程。


不管怎样,教师这个职业不会消失,只是角色从过去处于中心地位,变成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学习伙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的调查显示,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只占19%左右,检查学生的在线作业等占8%,其余73%的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未来的课程公司与自由教师,可能成为教育的常态。当然,如果需要承认学分,仍然需要专业机构的认证。


7、

未来学习中心的付费方式

    

未来学习中心将采取政府学习券与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


未来学习中心可以由政府开办,也可以由民间开办。政府为基本学习内容买单,个人为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付费。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未来私人为教育买单的经费会大大增长。


现在的学生重复性学习较多。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学英语,放学也会再去补习英语。未来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中心和课程,政府用教育券的方式鼓励学生的选择。在哪里学、跟谁学,由学生及其父母自主决定。


未来谁会为教育买单?未来将会是政府买单和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政府毫无疑问会继续提供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而且应该努力为学校、为每个公民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近期的调查发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家庭占43%,政府占30%,企业占27%,承担教育费用最多的是家庭。这个投入结构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个性化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教育与学习时间的增加,教育总经费会有很大增量,未来的政府可能提供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务,家庭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付费。当然,政府会建立补助机制,帮助社会的弱势人群及其子女支付其个性化学习费用,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与均衡性。


8、

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评价

    

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评价将走向描述、诊断、咨询。


在未来的学习中心,大数据将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考试评价以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未来的学习评价,将会由现在的重视结果走向重视过程,大数据将会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未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将被记录在学分银行。未来的学分银行能够记录、查询学生的所有学习记录,一个人读了什么书、学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等等,都可以储存在学分银行,并得到有效认证。


9、

未来学习中心的参与机构

    

未来学习中心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整合网络学习、传统学习、技能学习、社会学习等各种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是用各类文凭来衡量一个人学习程度,这是粗放式的评价方法。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专业文凭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经历、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些无法用文凭来衡量。


未来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精确地在学分银行中体现所有学习历程,教育机构也可以把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原生态地记录下来。学分银行制度能跨越各教育阶段之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间、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间等的一系列鸿沟。


未来提供教育资源的主体将发生很大变化。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在调查“未来谁来提供知识”时,教育家们回答,第一是网络,第二是传统学校,第三是社交和个人环境,第四是职场。


10、

未来学习中心的教育理想

 

未来学习中心的理想和宗旨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人快乐自主地学习,享受教育的生活;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新教育实验孜孜以求的目标。尽管这是一个可能无法真正实现的目标,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哲学,也是一种行动指南。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下的力量。有学者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认清未来教育的方向,认清未来学校的方向,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教育。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8年9月7日第7版,版名:理论周刊·思想前沿。编辑:彭诗韵。)



未来不再遥远

作者|陶西平 


随着时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人们对未来,对未来的教育充满着憧憬和期望,对未来教育有着许多畅想。


对未来教育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1世纪学校形态将根本改变。但也有专家说,如果将现在的人冷冻起来,100年以后在使他复活,他到处好奇地观看,对周围的环境都不认识了,但是走到一个地方,他说我认识,那是学校。就是说,未来即使社会各个角落都变了,学校也难改变。


我想,现在关于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有着许多不同见解。


一种是理想主义。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技术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将使得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习包括终身学习的形式发生根本改变,学校将被更为广阔的平台取代,自主学习将成为主要途径。有人甚至提出将来可能以在人脑中植入芯片,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制造大脑,来使知识和思维形式自动形成。


一种是实用主义。认为未来随着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改变,将对应对各层级和各科的考试提供强大助力,充分发挥技术对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将改变应试的格局。

一种是批判主义。认为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忽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将促使人际交流肤浅,甚至造成视力减退、网络成瘾、网络犯罪。也有的专家认为互联网的应用将培养出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或者愚蠢的下一代。


对未来教育从不同角度的种种推想,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思考未来教育的发展。


对未来教育的关注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但未来教育和过去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一样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时代变化决定未来教育。教育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发展,演变以及消亡都和时代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同时期发布的报告,也都显现出时代的特色,1972年正是世界经济蓬勃发时期,当时发布的《学会生存》的报告,充满了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1996年当世界经济已经消退至低谷期待新世纪复苏时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充满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提出了“四个学会”(认知,做事,生存,共处);而在2015年世界已经充满经济发展、社会包容性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矛盾带来了诸多危机时发布的《反思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教育不能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强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能力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因此,未来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变化,必然会有浓重的时代色彩。


二是文化传统制约未来教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成为国家和民族教育的底色,未来和过去、现在一样,尽管教育的国际交流、借鉴、融合会不断增强,但是国家和民族自身文化的传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难以有统一的标准格式,未来教育是多元化的,未来学校是多样化的,不可能形成世界统一的教育形态,多元化仍然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点。


三是技术发展改变未来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一是在线教学:MOOC与翻转课堂;二是移动应用:平板电脑、自带设备与移动学习;三是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量化自我与学习管理系统;四是智能技术:虚拟助手、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 ;五是工程创新:3D打印、创客空间、物联网和机器人;六是交互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自然用户界面,等等,都进入了教育领域。不仅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最近广泛关注的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就是信息化的重要产物。随着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远。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能深刻影响教育。


一是教育内容。可能从以知识、技能为主,转向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主。


二是教育方式。从死记硬背转向探究式学习,注重建构,项目学习,合作学习。


三是学校和教育功能。学校的边界被消除,更多的教育渠道形成;教师功能被解构,教师可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是教育评价。由于以上变化,有可能建立起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求的教育评价体系。


五是教育干扰。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法国国民议会在今年7月30日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今年9 月1日起生效。


我们可以畅想遥远的未来教育,但更需要从现实出发,探索通向不再遥远的未来的道路。对未来教育的研究应当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未来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探讨适应未来世界发展变化的相对理想的教育。


未来是没有时间边界的,但研究未来教育应该是有时间边界——我想中国的阶段性研究可以确定在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的时间范围内。


未来是没有空间边界的,但研究未来教育应当有空间边界,中国未来教育的研究,应该强调中国自身的特性,要对两个一百年期间,特别是至2035年的中国教育开展研究。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未来教育是在现实教育基础上通过教育改革逐步形成的。

    

中国不再遥远的目标应当把重点放在未来教育能够保证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实现普及与条件的协调。使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全部是在具备良好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完成。有必要的设施,有开齐的课程,有合理的班额,有良好的师资,有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具有良好办学条件的学校里就读。不把普及与条件割裂。

     

二实现个性与共性的协调。不片面的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不片面强调个性化发展,忽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体系,能为每个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不将共性与个性割裂。

     

三实现公平与选择的协调。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机制,既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又为国家科技和人文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不把公平与选择割裂。

     

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国民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奠定基础。不把学校和社会割裂。


五实现技术与实效的协调。要将先进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实实在在地增强教育普及和提高的能力。


正如2015年9月15日,OECD发布的全球首个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中指出:尽管ICT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这些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于正规教育。另外, 即使在ICT广泛应用于课堂的国家,ICT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也喜忧参半。实际上,PISA结果显示,即使在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巨大的国家,学生的PISA阅读、数学 或科学成绩也没有显著提高。

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到互联网上,不是物理变化,而应当是化学变化。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


我们期待不把技术应用与教育实效割裂。


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中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面对未来教育的理想,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同时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策略。走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需要改革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普拉拉哈德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一个公式,就是:R=G, Resource=Global ,也就是资源来自全球。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共同探索并走向理想的未来教育。

             

2018年8月20日上海



  你未来的样子,

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作者|李思圆


        1、

 

你有没有想像过自己未来的样子,有没有很期待自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你满心希望未来早点来。可是后来,有人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旧在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我们曾以为未来藏在时间里,其实未来是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去年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两年前,我还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今,当我的文章真的印成铅字呈现在我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文学梦。我每天幻想着要是等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出一本书,就是极好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开始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写作。

 

在坚持了一年左右,我的文字陆续以豆腐块的面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后来居然有了好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于是,我在看似全凭运气、实则费劲努力的过程中,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梦想成真,是许愿的年纪到了。这就跟我们曾相信三十就能立、四十就能不惑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的我才慢慢领悟到,其实不是我到了那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而是因为我在每一个当下都结结实实地努力,才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饱满的果实。


        2、

 

或许,我们都曾给自己立下过类似这样的军令状:我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瘦下来,我一定要在半年内通过考试,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三个月后,你体重依旧;半年后,你的驾照还是没考过;年底了,你还是待在原来的单位。

 

你曾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太短,你还没完全准备好。其实,每一个当下不努力的你,未来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犒赏。

 

我有个朋友,去年初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提高业绩,升职加薪。可是每当她一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微信,或者照照镜子浇浇花。一想起年初的梦想,她总是自我安慰还有一大把时间。结果,去年,她的业绩依旧是全公司最差的。

 

而我还有个同事,她立志要成为excel表格的高手。于是,每天她都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学习一个公式,久而久之,她真的熟能生巧,成了公司最牛的“表姐”。

 

她们都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可是真到了收获的季节,有的人满载而归,有的人空手而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明天,而另一些人却把努力付诸在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当下。

 

        3、

 

我有个朋友,去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很多人都很羡慕她。毕竟拥有这样的资历,无论到哪家公司都是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觉得自己也要像她一样,也要熬5年,然后通过所有科目。可是,很多人的梦想真的只是想想而已,他们只是憧憬着考过后该是有多么快乐和兴奋,却丝毫没有在每一天好好去努力。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把焦点放在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渡过每一个难关上,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往前走,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于明天,甚至于下一次,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是由今天可见的努力拼接而成的。

 

生活一直都很公平,如果今天的你是懒散的、拖延的、懈怠的,那么你的未来就可能是黑暗的、艰难的、没有光亮的。只有你积极努力地过好了每一个现在,你的未来才可能是五彩缤纷的。

 

        4、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

 

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家里的顶梁柱,生活中的人生赢家。而有的人,依然将就凑合地混着日子。

 

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满地;我们总是焦虑,自己的前途是顺遂还是不如意;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的后半生是稳定安逸还是辛苦流浪。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文章来源: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 李思圆。)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 swxjy_cdq 欢迎关注!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